表雄酮(Epiandrosterone)是一种由肾上腺分泌的弱效雄激素,属于脱氢表雄酮(DHEA)的代谢产物之一。它在人体内参与脂质代谢、能量调节以及部分激素合成过程,尤其在评估肾上腺功能、内分泌紊乱、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)等疾病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。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,表雄酮检测已成为内分泌科、妇产科及代谢疾病诊疗中的常规项目。通过对其浓度的动态监测,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激素水平异常的原因,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。
表雄酮检测通常涵盖以下具体项目:
1. 24小时尿液表雄酮测定:通过收集全天尿液样本,评估表雄酮总体代谢水平。
2. 血清/血浆表雄酮浓度检测:直接测定血液中游离或结合态表雄酮含量。
3. 动态功能试验:结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(ACTH)激发试验或地塞米松抑制试验,判断肾上腺皮质功能状态。
4. 多激素联检:与睾酮、DHEA-S、雌二醇等激素联合分析,综合评估内分泌系统平衡性。
目前主流的表雄酮检测技术包括:
1. 免疫分析法(如ELISA):利用抗体与表雄酮特异性结合的原理,通过酶标记或荧光标记实现定量检测,操作简便但可能受交叉反应干扰。
2. 液相色谱-质谱联用(LC-MS/MS):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金标准方法,可区分表雄酮与其他结构类似物,适用于复杂样本分析。
3. 放射免疫测定法(RIA):传统检测手段,因放射性污染风险已逐步被替代。
实验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样本采集时间(如晨间采血)、储存条件(-20℃以下冷冻保存)及抗凝剂选择(肝素或EDTA)。
表雄酮的参考范围因检测方法和人群特征而异:
- 成人血清参考值:男性0.2-3.5 ng/mL,女性0.1-2.8 ng/mL(LC-MS/MS法)。
- 尿液参考值:24小时排泄量通常为50-200 μg/24h。
临床异常判定需结合以下标准:
1. 升高提示:肾上腺增生、肾上腺肿瘤、PCOS或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(CAH)。
2. 降低提示:肾上腺功能减退或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。
实验室需遵循ISO 15189质量管理体系,定期进行方法学验证和室间质评,确保结果准确性。
(注:实际检测需以医疗机构提供的标准化报告及个体化解读为准。)